近日,經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內蒙古自治區12家企事業單位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北方稀土及包鋼集團礦山研究院獲批。這一成果不僅凸顯了包鋼集團在稀土及礦產領域深厚的科研實力,更彰顯了其在行業內的引領地位與影響力。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培育科研隊伍、構建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有效結合的重要平臺,也是增強企業自主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載體,對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包鋼集團將人才鏈精準嵌入產業鏈關鍵環節,憑借鋼鐵、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等優勢產業“筑巢引鳳”,打造人才匯聚的 “強磁場”。在“人才技術資源”的多維賦能下,包鋼集團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共進,不斷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精心構建起一套貫穿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直至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取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并加速推動這些成果向實際生產力高效轉化。截至2024年年底,包鋼集團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14個、自治區級(省級)創新平臺34個,旗下高新技術企業達49家,涵蓋鋼鐵、稀土等核心領域以及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形成了以“國家級平臺為引領、省級平臺為支撐”的梯次布局和多元化創新矩陣。2024年,包鋼集團共獲專利授權469件,制修訂各類標準52項,進一步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及技術創新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為技術研發與產業升級提供了核心支撐。未來,包鋼集團將以此次新增2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契機,深度契合國家對高端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政策導向,加大在關鍵技術研發工作中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機制,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包鋼力量”。
北方稀土經過六十余年發展,現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稀土原料生產基地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基地。近年來,北方稀土堅定不移推進人才強企戰略,加快破解制約企業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人才瓶頸,充分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以項目共研、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精準柔性引進高端人才,2024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42人,“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人數實現倍增,為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領軍企業提供強大人才科技支撐。
包鋼集團礦山研究院是集地質、采礦、選礦、冶金、檢驗檢測、環境保護等為一體專業從事礦產資源開發和白云鄂博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研發及產業化轉化與生產的綜合型機構,現有各級科技平臺14個,擁有71件自主研發核心專利,30件注冊商標,軟件著作權13件,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3件。多年來,礦研院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核心地位,持續釋放成果轉化動能,僅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就高達90%,科研項目年度任務完成率、驗收通過率均達100%,在國內礦產科技創新領域達到一流水平。